313历史学考研真题(313历史学考研真题2023)

313历史学考研真题(313历史学考研真题2023)

313历史学考研真题,313历史学考研真题20212018南京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Benistun Inscription

古波斯帝国王大流士刻于贝希斯敦山崖的记功铭文。以楔形文字刻写,用三种语言(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刻写。主要记述了高墨达暴动到大流士统治期间,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其取得王位的经过。1835年为英国学者劳林森发现。《贝希斯敦铭文》对研究古波斯历史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2.Edict of Milan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统治帝国东部的李锡尼联合发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统治者开始对基督教加以保护和利用,实现了基督教与帝国政权合流。

3.Concordat of worms

1122年教皇与德国皇帝签订的宗教协定。卡诺沙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姆斯宗教协定》。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德国的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4. Hanseatic League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

5.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领导人,英国内战时期军事统帅。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1644年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其部队被誉为“铁骑军”。 1645年4月任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之战中歼灭王党军主力。1647年平息平等派的反抗。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重新谋求与平等派合作,在广大士兵支持下打败王党军,8月在普雷斯顿之战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1649年1月支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50年5月被议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同年7月率军征服苏格兰。1653年4月武力解散议会,12月任“护国公”,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其间,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6.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欧洲各国在宗教信仰的牵带下,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三十年战争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还有力地促成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7.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7个西欧国家先后接受了这一计划 ,对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1986年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的有关国际问题和苏联外交政策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维外交的核心思想是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主要内容有: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整体,人类需要把自己的力量结合起来保护人类本身;各国政治家和领导人需要把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坚决地坚持原则,同时必须有策略的灵活性,可以做出相互都能接受的妥协,把对话和互相谅解作为目标。在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大幅度地调整了对外政策,从而引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根本变化。

三,论述题

1.罗马共和国晚期制度危机

公元前6世纪罗马从一个蕞尔小邦征服整个意大利后,经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等一系列对外征战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罗马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社会斗争,进而向帝国转变,其中有着深刻原因。这是一个罗马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中国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

(一)阶级矛盾和斗争。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奴隶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奴隶的反抗,导致了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等,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制的转变过程。

(二)经济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时,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随之崩溃。

(三)奴隶主内部矛盾尖锐。由于海外扩张及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矛盾尖锐;罗马社会新兴的奴隶主阶层——骑士产生,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仅能担任保民官之类的军职,骑士阶层和元老院之间矛盾尖锐。

(四)连绵的征战给罗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奴隶,使得罗马奴隶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罗马阶级关系日益复杂,以及奴隶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罗马及同盟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元老和骑士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的矛盾导致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罗马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动荡,事实上这一系列的动荡造成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我国史学界关于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近年来, 也有学者提出一些新观点和看法,例如从道德的沦丧和价值的变化、罗马共和国贪污腐化、贫富分化等角度来解读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原因。

2. 论述中世纪伊斯兰文明的积极贡献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3.请介绍和评价你看过的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一本学术专著或一篇相关论文(略)

4.请论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实施分为1933-1935年、1935-1939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在复兴和救济,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在“新政”实施期间,政府和国会总共颁发了700多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

(1)在财政金融方面。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整顿破产银行的大权,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业。1935年政府又颁布了新的《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资金以上的一切州银行都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由一个中央委员会对各联邦银行进行直接管理。为了加强美国对外的经济地位,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19日正式宣布放弃金本位。到同 年10月,美元贬值约30%。这一举措,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2)在工业生产措施方面。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规定将全国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和工资水平等,以避免盲目竞争而导致生产过剩。法令还对劳资关系作了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推选代表与资方集体商订雇佣合同的权利,资本家必须接受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对于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较大的作用。

(3)在节制农业方面。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根据该法,政府设立了农业经济调整署,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政府对缩减农业产量的农业主进行补贴,并给予贷款。这些措施,使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在丰年时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价格。

(4)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年5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救济失业者和贫穷者。除了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1935年8月14 日,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又称《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慈善团体提供救济的传 统,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开始了“福利国家”的实验。

(5)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为缓和劳资矛盾,罗斯福敦促国会于1935年7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该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调查调解劳资纠纷。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

(6)在政府体制改革方面。新政时期,罗斯福全面扩张了总统权力,逐步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新格局。他颁布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一些行政 机构。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政府机构改组法》。1939年9月8日,总统颁布了第8248号行政改革命令,建立了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办事机构,从而确立了以预算局为中枢的管理体系。

(二)罗斯福新政的意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解脱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其次,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最后,“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2018南京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Benistun Inscription

古波斯帝国王大流士刻于贝希斯敦山崖的记功铭文。以楔形文字刻写,用三种语言(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刻写。主要记述了高墨达暴动到大流士统治期间,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其取得王位的经过。1835年为英国学者劳林森发现。《贝希斯敦铭文》对研究古波斯历史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2.Edict of Milan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统治帝国东部的李锡尼联合发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统治者开始对基督教加以保护和利用,实现了基督教与帝国政权合流。

3.Concordat of worms

1122年教皇与德国皇帝签订的宗教协定。卡诺沙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姆斯宗教协定》。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德国的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4. Hanseatic League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

5.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领导人,英国内战时期军事统帅。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1644年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其部队被誉为“铁骑军”。 1645年4月任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之战中歼灭王党军主力。1647年平息平等派的反抗。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重新谋求与平等派合作,在广大士兵支持下打败王党军,8月在普雷斯顿之战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1649年1月支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50年5月被议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同年7月率军征服苏格兰。1653年4月武力解散议会,12月任“护国公”,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其间,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6.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欧洲各国在宗教信仰的牵带下,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三十年战争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还有力地促成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7.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7个西欧国家先后接受了这一计划 ,对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1986年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的有关国际问题和苏联外交政策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维外交的核心思想是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主要内容有: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整体,人类需要把自己的力量结合起来保护人类本身;各国政治家和领导人需要把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外关系方面,必须坚决地坚持原则,同时必须有策略的灵活性,可以做出相互都能接受的妥协,把对话和互相谅解作为目标。在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大幅度地调整了对外政策,从而引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根本变化。

三,论述题

1.罗马共和国晚期制度危机

公元前6世纪罗马从一个蕞尔小邦征服整个意大利后,经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等一系列对外征战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罗马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社会斗争,进而向帝国转变,其中有着深刻原因。这是一个罗马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中国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

(一)阶级矛盾和斗争。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奴隶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奴隶的反抗,导致了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等,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制的转变过程。

(二)经济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时,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随之崩溃。

(三)奴隶主内部矛盾尖锐。由于海外扩张及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矛盾尖锐;罗马社会新兴的奴隶主阶层——骑士产生,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仅能担任保民官之类的军职,骑士阶层和元老院之间矛盾尖锐。

(四)连绵的征战给罗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奴隶,使得罗马奴隶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罗马阶级关系日益复杂,以及奴隶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罗马及同盟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统治阶级内部元老和骑士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的矛盾导致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罗马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动荡,事实上这一系列的动荡造成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我国史学界关于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近年来, 也有学者提出一些新观点和看法,例如从道德的沦丧和价值的变化、罗马共和国贪污腐化、贫富分化等角度来解读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原因。

2. 论述中世纪伊斯兰文明的积极贡献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3.请介绍和评价你看过的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一本学术专著或一篇相关论文(略)

4.请论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实施分为1933-1935年、1935-1939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在复兴和救济,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在“新政”实施期间,政府和国会总共颁发了700多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

(1)在财政金融方面。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整顿破产银行的大权,由政府提供35亿美元贷款,帮助大银行复业。1935年政府又颁布了新的《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资金以上的一切州银行都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由一个中央委员会对各联邦银行进行直接管理。为了加强美国对外的经济地位,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19日正式宣布放弃金本位。到同 年10月,美元贬值约30%。这一举措,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2)在工业生产措施方面。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规定将全国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和工资水平等,以避免盲目竞争而导致生产过剩。法令还对劳资关系作了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推选代表与资方集体商订雇佣合同的权利,资本家必须接受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对于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较大的作用。

(3)在节制农业方面。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根据该法,政府设立了农业经济调整署,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政府对缩减农业产量的农业主进行补贴,并给予贷款。这些措施,使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在丰年时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价格。

(4)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年5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救济失业者和贫穷者。除了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1935年8月14 日,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又称《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改变了过去主要由慈善团体提供救济的传 统,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开始了“福利国家”的实验。

(5)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为缓和劳资矛盾,罗斯福敦促国会于1935年7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该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调查调解劳资纠纷。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

(6)在政府体制改革方面。新政时期,罗斯福全面扩张了总统权力,逐步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新格局。他颁布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一些行政 机构。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政府机构改组法》。1939年9月8日,总统颁布了第8248号行政改革命令,建立了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办事机构,从而确立了以预算局为中枢的管理体系。

(二)罗斯福新政的意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解脱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其次,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最后,“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313历史学考研真题(313历史学考研真题2021)

313历史学考研真题(313历史学考研真题2023)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